近年来,广西地理信息测绘院立足“两支撑、两服务”工作定位,主动筹划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态审计中的服务应用,持续深化生态审计工作走深走实,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建设成果在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办、自治区审计厅、财政厅及地市审计局等20多个部门推广应用,高效完成审计专项267个,形成生态审计专题产品近400件,为全区审计、财政、环保等部门开展生态审计与绩效评估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化数据赋能,推动审计工作质效全面提升。该院持续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分析效率高等优势,大幅提升生态审计工作的感知、研判的精度和速度,效果显著。在开展生态红线保护审计调查中,利用无人机拍照成像、精准定位、数据捕捉等技术,获取红树林生态修复区域最新影像数据,确定红树林种植区、滩涂和水域面积;对照历年影像重点检查区域内红树林是否被砍伐、破坏、侵占的情况;根据规划修复方案,现场审计红树林移植和补种情况,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为后期红树林区域保护修复提供一手资料。
广西地理信息测绘院利用无人机拍摄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渔江村红树林区域情况。广西地理信息测绘院供图
打造智慧平台,深化审计业务一体化运作。该院倾力打造数智化生态审计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实景三维建模等技术,进一步深化“数据分析+疑点推送+现场核查”一体化应用,让“数据多跑路、审计人员少跑腿”,开启生态智慧审计新形态。在矿山修复治理专项审计中,将矿山复绿方案与实景三维模型相结合,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通过在线建模、关联比对、二维三维联动分析等方式直观、立体、真实地展示开采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修复后矿山的环境,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客观的科学评价支撑,高效助力矿山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治理工作。
强化技术支撑,拓展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该院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监督保障作用,持续加大对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矿山资源和大气污染防治等六大重点审计领域技术支撑力度,拓展生态审计服务领域。今年以来,该院承担了国土空间管控、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动产升级以及财政风险防范等生态审计项目,助力民生领域生态资源环境成效明显。在近期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审计中,该院综合运用“天空地人网”一体化监测、时空多维度大数据融合与信息挖掘等技术手段,重点对高标准农田“非粮化”“非农化”等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全面摸清涉及“非粮化”“非农化”的图斑数目和面积情况,通过遥感监测技术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