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国内资讯

我国草原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十四五”以来年均修复草原面积超4600万亩

2025-04-25 18:04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草原被誉为地球的皮肤。我国草原资源丰富,草原面积近40亿亩,居世界第一。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闻发布会获悉,自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国家林草局全面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强草原工作顶层设计,积极构建草原监测、保护、修复、执法、草业、支撑等六大体系,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草原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草原生产力持续提高,草原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一是草原增绿扩绿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国家林草局以组织实施“双重”(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三北”等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草原修复治理。“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支持草原保护修复总投资达1100亿元,年均修复草原超4600万亩,年均防治草原鼠虫害面积超1亿亩。“三北”地区草原面积达22亿亩,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乔灌草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草原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三北”地区草原生态质量持续提升,科尔沁沙地正在重现往日稀树草原风光,京津上风口沙源明显减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二是草原资源监管效能全面提升。开展“绿盾”“护绿”等专项行动,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开展草原变化图斑判读与核查处置。2018年以来,各地累计立案查处破坏草原案件近5万起,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千余起。

  三是草原科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各地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为契机,通过加大人工种草力度、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等措施,加快转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了草原生态恢复。与此同时,草原旅游、生态康养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四是草原用地要素保障赋能发展。国家林草局出台“林草要素保障八条”政策,优化重大项目、保供煤矿使用草原审核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

  此外,草原改革发展活力和草原工作基础支撑能力也不断增强。国家林草局与内蒙古、西藏、青海三省(区)共同推进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以点带面解决制约草原保护发展的制度机制问题,目前已取得31项初步成果。积极创新草原保护利用新模式,挖掘草原生态旅游、自然教育、草原特色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利用潜力,开展39处国家草原公园和18处国有草场试点建设,探索建立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途径。(记者宋梅)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