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自然资讯

典型案例 | 南宁市邕江综合整治和利用工程项目

2025-09-29 08:21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网站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编者按: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2025年广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推出贵港市覃塘区覃塘街道姚山村等2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钦州市孔雀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等9个案例,集中展示广西生态修复治理在制度建设、技术运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补偿、自然恢复实践等方面的创新亮点和典型经验。广西自然资源融媒体中心继续推出案例具体内容,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期推出的是最后一个案例:《系统治理破困局 百里邕江现美景——南宁市邕江综合整治和利用工程项目》,敬请关注。

(一)案例背景

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全长133.8公里,流域面积6120平方公里,承载着南宁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乡愁。近年来,南宁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坚持“治水、建城、为民”,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实施邕江综合整治和利用。邕江综合整治和利用工程范围上起老口航运枢纽,下至邕宁水利枢纽,全长74公里,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护岸工程、两岸景观工程、灯光亮化工程、绿道及景观桥梁、公园、文化体育设施等,在防洪防汛、水源保护、通航能力提升、水质改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市民休闲景观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项目助推邕江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主轴,并全面展现江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百里秀美邕江”。

秀美邕江。周燕芳 摄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把控整体保护利用。编制《南宁市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控制规划(修编)》,建立邕江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导控框架,并创新多类专项及中微观标准,先后制定了配套建筑专项规划、景观桥梁专项规划、通用设施专项规划、滨水步道专项规划、灯具方案专项规划等7类专项规划和设计标准,实现全线统一规划、风格错落有致、风貌条理有序。同时,完成两岸全线26段景观工程方案设计工作,为工程设计阶段提供了优质、详尽的规划指导。

二是坚持“三水统筹”治理,全面推进邕江全流域整治。其一,强化水源保护,筑牢饮水安全防线。通过上移邕江取水口,成功化解城市发展与水源保护的矛盾,构建“两江并举,互为备用”的原水取水格局,为城市供水安全增添“双保险”。科学制定邕江河道采砂规划,累计清理整治邕江及其上游河湖“四乱”问题 355个。累计拆除邕江流域违法网箱养鱼9万余个,有效降低渔业活动对水体的直接污染。开展市级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整治邕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47个。如今,邕江水质常年稳定达到Ⅱ类以上,市县两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其二,优化生态布局,保障水安全与生态健康。依据“一江两岸十八园 百里花江”规划理念,优化滨江功能布局,推动水绿深度融合,恢复和重塑邕江生态系统。开展珍稀鱼类增殖放流,有效补充邕江鱼类资源,2023—2024年累计投放乌原鲤、桂孟加拉鲮等土著鱼种超200万尾,邕江土著鱼类种群恢复速度提升30%。提升邕江生态流量和水面面积,建设邕宁和老口水利枢纽工程,邕江水位从62米提升到67米,全市水面面积率由8%提升到10.5%,南宁跻身城市水面第一分区行列;南宁市主城区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解决了邕江防洪及内涝问题,保护了2.02万人和503.2公顷耕地的安全。其三,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提升水环境质量。开展控源截污和邕江污水直排口整治,对18条内河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实施水系连通、生态补水、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深入开展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整治建成区内污水直排口513个,新建污水管网1086公里,现状管网达近6000公里,污水管网空白区基本消除,2024年底实现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80.39%。建成区原有38段黑臭水体实现清零,南宁市获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称号,黑臭水体系统治理获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排水体制改革创新及管网运维资金保障举措获住建部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那考河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及“全国美丽河湖”称号。

通过优化滨江功能布局,推动水绿深度融合,邕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重塑。图为南宁市灵龟山公园附近邕江河段。任绍威 摄

三是打造沿江特色节点。打造南北两岸全线贯通的绿道。专项设置了23座绿道景观桥,沿线设置了专用的亲水平台、坐凳、路灯、广场等配套建筑小品。结合不同的场地地形条件,在全段邕江沿岸可利用地进行运动场地、休闲运动、文化及游乐场地及配套设施的设置,包括中老年人广场舞活动、青年人篮球场运动、足球场、儿童游乐场空间的塑造等200多处运动场地,并完善了更衣室、公厕等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同时,开通了水上旅游项目,夜游邕江成为市民生活新体验,江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百里秀美邕江”全面展现。

四是注重南宁历史文化要素的体现。充分挖掘南宁历史文化符号及要素,确定了最能代表南宁城市记忆的历史节点及文化定位,规划设计重现南宁人文历史环境。同时,根据上位规划确定的全线滨江文化分区控制要求,明确各滨江公园的文化定位及文化主题,深化公园文化设计,如洋关码头、民生广场、冬泳亭、亭子滨江码头、南宁港等,打造文化亮点,体现南宁市厚重、经典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主要成效

一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过综合整治,邕江沿线生态系统逐步恢复,邕江两岸的生态景观焕然一新,愈发迷人。这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更宜居、更休闲的环境,还吸引了众多鸟类和野生动物,进一步丰富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邕江枯水期平均水位从62米抬升至67米,邕江水质更加清澈。

二是生态宜居水平整体提升。邕江两岸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打造了“百里秀美邕江”的城市名片,原本杂草丛生、污水横流、菜地遍野的邕江两岸变成繁花似锦、绿道贯通、便民设施丰富的休闲娱乐好去处,绿城品质大幅提升,“中国绿城”品牌形象更深入人心。沿江建设的15个公园、93个亲水观江平台、254处运动场以及一批文化休闲广场和便民设施,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空间,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同时,邕江的生态优势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百里秀美邕江”成南宁城市新名片。周燕芳 摄

三是历史文化得到传承与新生。南宁市依托沿江特色文化,围绕提升母亲河形象,加大对沿岸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建设力度,邕城历史文化得到充分挖掘和传承。苏氏宗祠、邕江冬泳亭、古城墙、洋关码头、灰窑田贝丘遗址等为主的原有的历史文化景观,以及赛龙舟、抢花炮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邕江流域民俗文化瑰宝,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是经济发展活力增强。邕江两岸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土地增值和产业升级。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促进了房地产、商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邕江综合整治和利用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沿江经济带的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要素纷纷向沿江地区聚集,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沿江地区的商业、旅游和文化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其次,推动了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形成。邕江水位抬升后,南宁市区段通航能力由原来的1000吨级提高到了2000吨级,来自珠三角地区的2000吨船舶可直抵南宁民生码头,1000吨船舶可通过老口航运枢纽到达百色,“南宁渠道”进一步畅通,未来随着5000吨平陆运河的建设以及公路、铁路网的完善,南宁枢纽港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三,邕江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邕江综合整治和利用工程在邕江两岸建设特色公园、旅游码头,以及对沿岸14座跨江桥梁和房屋建设进行灯光亮化,通过水上观光、水上度假、水文化体验、水上活动等水上旅游方式,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邕江综合休闲旅游模式,提升了邕江休闲旅游水平。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